被访 徐正月、于晓光
Video: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gfOSu_GvOc/
视频采访: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yNTEzODQ0.html
徐正月
于晓光
Q. 自我介绍一下吧。
徐:我叫徐正月,是北京服装学院2012 届毕业生,动画专业。
于:我叫于晓光,北京服装学院2012 届毕业生,动画专业。
Q. 如今很少能见到这么有意境的剪纸片了,看得出你们很喜欢定格动画,谈谈你们是如何与定格结缘的吧?
徐:很喜欢定格动画,平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如剪纸、国画,闲暇时也做一些手工,所以就比较关注剪纸形式的定格动画,最喜欢法国米歇尔拍摄的《王子与公主》故事简单有趣,画面特别精致,这也是我们毕设追求的一部分。
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一直都比较喜欢,尤其是现在外来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已经让我们自己的文化慢慢消退,我还是希望能够尽量保持在中国自古以来这种原生态的东西,外来文化为辅,它绝对不能成为主导,我们还要寻找我们自己的东西,模仿外来的东西就算做到极致也毫无意义。突然想起一句话叫“路走对了就不怕远。”
Q. 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部作品?灵感的来源?
徐:还是基于平时对定格动画和传统文化的喜欢。最初的想法和灵感不是特别成熟,这些都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渐渐出来的。
于:主要是我俩研究的时候,徐正月提出来的,正好我也比较喜欢这种传统文化,就着手查资料,开始做我们的毕业设计。
Q. 你们为了拍动画,还特意买来鸟来观察,和我们聊聊你们与鸟儿们的的故事吧?
徐:说起那几只鸟真的给我们很多帮助,记得有次给它们喂食,笼子没关好,一只公相思鸟飞串出来,由于 剧场空间很大,顶棚又高,我们想这只鸟肯定抓不回来了,就在这时,笼子里的母相思鸟与外面的公鸟互相 鸣叫起来,声音特别动人,而公鸟竟然慢慢的试探飞回笼子旁边,它想试着救出母鸟,我们当时动很感动,它这样来回好多次,最后还是被光哥抓到了,呵呵。而且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两次,感动,呵呵,它们在毕设期间给我们很多快乐,最后这两只相思鸟送给了喜欢养鸟的阿姨,有好心人收留了,呵呵。
Q. 通过这次创作,两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徐:收获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做事的态度,认真、自信,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要好好把握,最创作进行中要多与他人多交流,在创作的困难阶段不能松懈,坚持一下就好。其实不止这些,还有些内心的收获无法用语言表达,希望日后的创作中会收获更多。
于:确收获不小,不光是技术上的还有心理的,很多很多说不清,但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的完整度的问题,创作时候所遇到问题在想办法解决,只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在下一次在做作品的时候会更加的顺利,所有的困难自然都会迎刃而解。
Q. 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部作品?灵感的来源?
徐:我特别喜欢看电影,也拍过一些短片,还喜欢剪纸,喜欢用刀刻点东西,呵呵。平时还经常运动,做瑜伽,打乒乓球都比较喜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于:喜欢的东西比较广泛,漫画,插画,动画,游戏,影视,还有篮球和音乐,其中插画和动画是我的最爱,从我小学到现在,画画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于:目前动画这部分可能要先停下来,自己打算做游戏和插画,等到自己年龄和阅历的积累有一个安稳成熟的心态再回头“慢慢”做动画。
徐:我也是,动画可能先放下,打算考研,但动画肯定是还会做的,跟光哥一样,呵呵。
Q. 可以看出动画动作很细腻, 是怎么来把握节奏的?
徐: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是动作节奏产生的关键。在动画中,六只小鸟性格各异,我们运用不同的节奏对比表现角色性格。如小黑鸟较机灵,反应快,它的动作整体节奏就偏快,而傲慢的蓝鸟,节奏则偏慢,在它炫耀羽毛的镜头中,它的动作节奏缓慢,突出了高傲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角色的特征,同时也决定了不同的动作节奏,而节奏展现出来的特点也将更深化角色的性格。动作节奏的研究中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又买了几只小鸟观察,动作的节奏在动画中很重要,是要认真对待的 。
Q. 关于配音, 配乐?
徐:配音方面,《谁动了羽毛》中几只鸟的角色分别由不同的人来配音。小黑鸟的性格机灵、有些欠、鬼点子多,它的声音较尖脆,速度偏快;蓝鸟个性高傲、爱炫耀,它的声音较悠长婉转、抑扬顿挫;鼓肚子鸟体态笨拙,反映迟钝,它的声音低音部分较多,较长。母鸟声音充满母性,两只幼鸟声音微弱。动效制作部分,包括鸟扇动翅膀、落树枝、虫子爬行等,动效可以丰富声音层次,使画面更富有真实感,但动效应与画面配合,并融入到其他声音中,处于和谐状态。
配乐部分起初我们尝试了各种乐器,但动不合适,最后甚至想放弃加入音乐,那些天特别头疼这个问题。后来在毕业展的前两天我们的学妹马艺榕从家里带来合成好的音乐,我们合在视频里听,当时挺高兴的,影片的气氛更充足,很激动,呵呵。
Q. 剪纸动画创作过程中都遇到哪些技术上的困难? 怎么解决?
徐: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多数的可能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困难。最难解决的是角色设计,影片整体节奏的把握,每个角色的动作设计。
首先,在剪纸动画中,角色展现的角度主要以侧面为主,这样就增加了角色的局限性,我们主要通过概括、提炼、随手勾划等方法对多个造型进行设计,运用形体大小、细节变化、颜色等对比形成节奏变化。举个例子吧,动画中的小黑鸟的性格特征为机灵、有点小坏、经常对周围的邻居打歪主意。我们以小乌鸦为原型,它的体形偏小,颜色以墨色为主,头、翅膀、身体、腿、尾巴分别为模型的几大块,着以不同浓度的墨色;嘴,爪子分别用土黄、熟褐色浅降,角色形象整体简练。
创作中深切的感觉到故事板是把握影片整体节奏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我们曾制作过两次故事板,第一次缺乏经验,较机械,只是按照分镜将镜头依次连接拍摄,由于过于追求动作效果,缺乏影片宏观把握,缺少空境运用,故事板整体节奏很快,没有对比,使人看后有种很着急的感觉,缺乏让观众喘息消化剧情的时间。在第二次故事板制作中,我们反复研究故事,不断体会它的情节变化,并总结吸取老师、同学提出的意见和改进方法,无论在动作表现还是影片整体把握都很重视节奏的控制,动作中加入一些停顿、缓慢的动作,整个影片中加入空境和长镜头,根据情节发展变化影片节奏。修改后的故事板节奏明显,有舒缓对比,符合情节发展。但目前影片的节奏还是有改进的余地,我们会再改进一下整体节奏。
在剪纸动画中,动作实现具有局限性,所有动作都保持在一个平面,这样动作很容易失去生动性,变得平淡。这是我们设计动作中遇到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起初我们进行了简单动作的测试,如小鸟跳跃(如图)、飞行、转身、鸣叫等。但是,这些动作只具有普遍性,没有特殊性,不能生动地表现每只鸟的个性,而且动作单一。我们搜索了很多动物世界之鸟类的视频、分析了国内外一些动画片中鸟的运动规律,并且买了三只运动节奏不同的鸟,进行实际动作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生动的动作可以加入影片中,如鸟绕树翱翔、挑逗虫子、抖羽毛、鼓肚子等。在创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几只鸟不同眼神的把握,如小黑鸟在对羽毛打坏主意的时候,它的眼睛会转圈,感觉像是在思考。这些动作对丰富角色性格起到重要作用。
《定格动画杂志》
○ 微信:stopmotioncn
○ 微博:@定格动画杂志
○ E-Mail:stopmotionmagazine@163.com
○ 新浪Blog:http://blog.sina.com.cn/stopmotionmagazine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 Blogspot: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http://blog.sina.com.cn/stopmotionmagazine
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