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星期五

剪纸动画《谁动了羽毛》作者访谈

采访 马艺榕
被访 徐正月、于晓光


 Video: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agfOSu_GvOc/
视频采访: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yNTEzODQ0.html



徐正月

于晓光

Q. 自我介绍一下吧。
徐:我叫徐正月,是北京服装学院2012 届毕业生,动画专业。
于:我叫于晓光,北京服装学院2012 届毕业生,动画专业。

Q. 如今很少能见到这么有意境的剪纸片了,看得出你们很喜欢定格动画,谈谈你们是如何与定格结缘的吧?
徐:很喜欢定格动画,平时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如剪纸、国画,闲暇时也做一些手工,所以就比较关注剪纸形式的定格动画,最喜欢法国米歇尔拍摄的《王子与公主》故事简单有趣,画面特别精致,这也是我们毕设追求的一部分。
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一直都比较喜欢,尤其是现在外来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已经让我们自己的文化慢慢消退,我还是希望能够尽量保持在中国自古以来这种原生态的东西,外来文化为辅,它绝对不能成为主导,我们还要寻找我们自己的东西,模仿外来的东西就算做到极致也毫无意义。突然想起一句话叫“路走对了就不怕远。”


Q. 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部作品?灵感的来源?

徐:还是基于平时对定格动画和传统文化的喜欢。最初的想法和灵感不是特别成熟,这些都是在制作的过程中渐渐出来的。
于:主要是我俩研究的时候,徐正月提出来的,正好我也比较喜欢这种传统文化,就着手查资料,开始做我们的毕业设计。


Q. 你们为了拍动画,还特意买来鸟来观察,和我们聊聊你们与鸟儿们的的故事吧?

徐:说起那几只鸟真的给我们很多帮助,记得有次给它们喂食,笼子没关好,一只公相思鸟飞串出来,由于 剧场空间很大,顶棚又高,我们想这只鸟肯定抓不回来了,就在这时,笼子里的母相思鸟与外面的公鸟互相 鸣叫起来,声音特别动人,而公鸟竟然慢慢的试探飞回笼子旁边,它想试着救出母鸟,我们当时动很感动,它这样来回好多次,最后还是被光哥抓到了,呵呵。而且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两次,感动,呵呵,它们在毕设期间给我们很多快乐,最后这两只相思鸟送给了喜欢养鸟的阿姨,有好心人收留了,呵呵。



Q. 通过这次创作,两人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徐:收获很多,最重要的就是做事的态度,认真、自信,而且对每一个细节都要好好把握,最创作进行中要多与他人多交流,在创作的困难阶段不能松懈,坚持一下就好。其实不止这些,还有些内心的收获无法用语言表达,希望日后的创作中会收获更多。
于:确收获不小,不光是技术上的还有心理的,很多很多说不清,但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作品的完整度的问题,创作时候所遇到问题在想办法解决,只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我们在下一次在做作品的时候会更加的顺利,所有的困难自然都会迎刃而解。



Q. 怎么会想到做这样一部作品?灵感的来源?

徐:我特别喜欢看电影,也拍过一些短片,还喜欢剪纸,喜欢用刀刻点东西,呵呵。平时还经常运动,做瑜伽,打乒乓球都比较喜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于:喜欢的东西比较广泛,漫画,插画,动画,游戏,影视,还有篮球和音乐,其中插画和动画是我的最爱,从我小学到现在,画画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Q. 毕业后还会继续创作吗?谈谈各自都有什么计划吧。

于:目前动画这部分可能要先停下来,自己打算做游戏和插画,等到自己年龄和阅历的积累有一个安稳成熟的心态再回头“慢慢”做动画。
徐:我也是,动画可能先放下,打算考研,但动画肯定是还会做的,跟光哥一样,呵呵。



Q. 可以看出动画动作很细腻, 是怎么来把握节奏的?

徐:角色的性格和情感是动作节奏产生的关键。在动画中,六只小鸟性格各异,我们运用不同的节奏对比表现角色性格。如小黑鸟较机灵,反应快,它的动作整体节奏就偏快,而傲慢的蓝鸟,节奏则偏慢,在它炫耀羽毛的镜头中,它的动作节奏缓慢,突出了高傲的性格。不同的性格决定不同角色的特征,同时也决定了不同的动作节奏,而节奏展现出来的特点也将更深化角色的性格。动作节奏的研究中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又买了几只小鸟观察,动作的节奏在动画中很重要,是要认真对待的 。


Q. 关于配音, 配乐?
徐:配音方面,《谁动了羽毛》中几只鸟的角色分别由不同的人来配音。小黑鸟的性格机灵、有些欠、鬼点子多,它的声音较尖脆,速度偏快;蓝鸟个性高傲、爱炫耀,它的声音较悠长婉转、抑扬顿挫;鼓肚子鸟体态笨拙,反映迟钝,它的声音低音部分较多,较长。母鸟声音充满母性,两只幼鸟声音微弱。动效制作部分,包括鸟扇动翅膀、落树枝、虫子爬行等,动效可以丰富声音层次,使画面更富有真实感,但动效应与画面配合,并融入到其他声音中,处于和谐状态。
   配乐部分起初我们尝试了各种乐器,但动不合适,最后甚至想放弃加入音乐,那些天特别头疼这个问题。后来在毕业展的前两天我们的学妹马艺榕从家里带来合成好的音乐,我们合在视频里听,当时挺高兴的,影片的气氛更充足,很激动,呵呵。




Q. 剪纸动画创作过程中都遇到哪些技术上的困难? 怎么解决?

徐: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而多数的可能不只是技术层面的困难。最难解决的是角色设计,影片整体节奏的把握,每个角色的动作设计。
   首先,在剪纸动画中,角色展现的角度主要以侧面为主,这样就增加了角色的局限性,我们主要通过概括、提炼、随手勾划等方法对多个造型进行设计,运用形体大小、细节变化、颜色等对比形成节奏变化。举个例子吧,动画中的小黑鸟的性格特征为机灵、有点小坏、经常对周围的邻居打歪主意。我们以小乌鸦为原型,它的体形偏小,颜色以墨色为主,头、翅膀、身体、腿、尾巴分别为模型的几大块,着以不同浓度的墨色;嘴,爪子分别用土黄、熟褐色浅降,角色形象整体简练。
    创作中深切的感觉到故事板是把握影片整体节奏最有效的一种方法。我们曾制作过两次故事板,第一次缺乏经验,较机械,只是按照分镜将镜头依次连接拍摄,由于过于追求动作效果,缺乏影片宏观把握,缺少空境运用,故事板整体节奏很快,没有对比,使人看后有种很着急的感觉,缺乏让观众喘息消化剧情的时间。在第二次故事板制作中,我们反复研究故事,不断体会它的情节变化,并总结吸取老师、同学提出的意见和改进方法,无论在动作表现还是影片整体把握都很重视节奏的控制,动作中加入一些停顿、缓慢的动作,整个影片中加入空境和长镜头,根据情节发展变化影片节奏。修改后的故事板节奏明显,有舒缓对比,符合情节发展。但目前影片的节奏还是有改进的余地,我们会再改进一下整体节奏。
   在剪纸动画中,动作实现具有局限性,所有动作都保持在一个平面,这样动作很容易失去生动性,变得平淡。这是我们设计动作中遇到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起初我们进行了简单动作的测试,如小鸟跳跃(如图)、飞行、转身、鸣叫等。但是,这些动作只具有普遍性,没有特殊性,不能生动地表现每只鸟的个性,而且动作单一。我们搜索了很多动物世界之鸟类的视频、分析了国内外一些动画片中鸟的运动规律,并且买了三只运动节奏不同的鸟,进行实际动作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有很多生动的动作可以加入影片中,如鸟绕树翱翔、挑逗虫子、抖羽毛、鼓肚子等。在创作中,我们特别注意几只鸟不同眼神的把握,如小黑鸟在对羽毛打坏主意的时候,它的眼睛会转圈,感觉像是在思考。这些动作对丰富角色性格起到重要作用。








-----------------------
《定格动画杂志》
○ 微信:stopmotioncn
○ 微博:@定格动画杂志
○ E-Mail:stopmotionmagazine@163.com
○ 新浪Blog:http://blog.sina.com.cn/stopmotionmagazine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 Blogspot: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定格动画《风中之塔》幕后


翁劼 讲述
东海 整理

 Video: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wMTEyODQw.html

 预告: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xNTYxMzk2.html
 花絮: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cxNTU3MjUy.html




   我先自己我介绍吧。我原本是雕塑的,出生于一个艺术世家,父亲是油画家。受他影响很早就开始学习画油画。从附中开始学习了四年,基本功打的很扎实。我后来就选择了雕塑,学了四年,但自己觉得学的也不够好,对空间的把握一直都不是特别的敏感。从小接触传统学科,但是想从中走出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声音。之后又考上研究生。在研究生阶段,我就一直在想表现一种动态。我做了很多舞蹈的雕塑,运动凝聚在了一瞬间,但终究还是一瞬间,不是动态整个过程。后来开始接触了动画以后,发现动画表现的不仅是动态,还有故事和镜头语言,所以在传承传统基本功的同时,还学习很多新的东西,比如软件啊,拍摄基本技巧等等。





起 因:
     但是如何表现运动呢?……那我还是觉得动画好,动画能表现运动。起初也尝试过很多材料,那时的材料是不成熟的,头是美国土做的,身体是硅胶。其中下颚骨关节是我自己发明的一种可张合的下颚骨,口型则是通过雕塑来改变嘴唇(图 1)。先是实验动作与嘴型,然后把它们结合起来。当人的动作和嘴型解决了后就觉得可以拍一部片了。
     在做完两个实验片后我被学校作为交换生派送到美国,期间去拜访了两位朋友,她们一位在迪斯尼曾负责《埃及王子》灯光,另外一位柳春老师在华纳参与过《超人》等动画的背景绘画。她也挺支持我做动画的,当时她隔壁正好有一位动画师叫 Dan Cral,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设计师,《卡罗琳》的角色就是他设计的。我去他的工作室参观并给他看自己一些雕塑作品,得到他很大的鼓励。



创意来源:
     回国后我就立誓要拍一部定格!最早的剧本和《天空之城》也有点关系,2009年年底,《2012》刚上映,还特地去电影院看了。当时非常火爆连票多很难买到只好跑到费城北部去看的。这是当时的背景于是我就想拍一个关于世界末日有关的片子。看《2012》很震撼电影画面非常宏大壮观,但是这样的景象在我们定格里是很难实现的,于是我就想拍个世界末日之后人的一种生活。
     最开始想拍一个老人在寂寞中死去。但又觉得这没有意义,人的意义在于他的抗争,求生是人的一种精神而不是回忆,回忆过去的美好;反思末日;战争带来的伤害。人最可贵的是尽管环境很恶劣但依然能顽强的生存下去。




资金来源和开支:
     2010 年 1 月回国剧本定下后就开始画分镜,因为是雕塑专业的学校觉得我就是个爱好者没怎么在意但还是在传院给了一个小房间,当时是非常的缺钱,找家里要了两万买了些拍摄设备一下子就没了。家里虽然对我做动画很支持,但看我这样花钱下也觉得不行。当时过的挺拮据的还好天无绝人之路。
     在最关键的时候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的一个项目通过了批下了几万,同学提醒研究生每月有补贴几百块一直没领这又冒出几千块。另外在美国回来时一些行李丢了,航空公司赔了一万块。其他在凑了些,省着花,这些就是创作的所有经费。
     这些钱主要花在两块,一是设备:先是买了台 50D,购买正版的 Stop Motion Pro,电脑 3 万多,摄影灯大大小小十几盏也花了好几万这些是大头。另外是员工工资,因为她们也是学生不是正式的动画师所以也不多,反正大家在一起研究一起做,他们也不是为了钱而来,是为了作品。最后也算是各有所得吧。其他就是一些生活用品吃饭花销。还有是耗材、和一些二手工具。





创作过程:
     前期做的比较充足,分镜吻合率很高,拍摄几乎就和分镜同步,只有少部分也只是次序做了一些调整。
技术方面的我认为比较次要,在需要的时候在去研究一下就可以了,我必要反对去做一些没有实用功能的东西。观众在意的是整个片子的好坏,如果骨架做的很精致但做出来的东西很烂的话又有什么用?我们用的就是金属铜丝,片子拍了两万多张制品骨架只用了两付,我觉得是很成功的骨架。








     另外用的是 PU 发泡材料(1) 。在淘宝搜“PU 发泡料”就可以找到。各种材料我们都进行过尝试,最后选择 PU 发泡料,用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
     布光就参考了古典油画的感觉,拍摄中就吃饭的这个镜头拍摄的时间比较长 13 秒的镜头拍了 13 个小时,我是比较反对加班的,我们工作时间很有规律,每天拍摄 10 个小时,即不加班也不偷懒,而不是说开始热情很大到后面草草收尾或是开始松松散散到后面才来通宵达旦的赶片。这样花了八个月也就很顺利的完成了拍摄。前期大概花了半年加起来也就一年多时间。
     后期是用 ae,可能是因为很喜欢打游戏吧,软件学起来很快就上手了,而且 ae 和 ps 也差不多还是比较简单的。另外还买了很多特效库和一些配套的教程。我觉得看那些就够了,如果不需要去研发技术的话买现成的就可以了。场景很多也是合成出来的还是形的有点假,但也没办法。比如烟雾,如果要正好合适的话最好就是自己去拍,但我们不可能有那个设备。至于背景云彩山峰则是以前我去西藏时拍的。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那些云彩其实并不是真的在运动,只是照片在移动!如果认认真真的去看的话其实还是有不少破绽,但从观众的反馈看来,我唬人的工作做的还是不错的大家并没有发现。^_^
     我很喜欢玩游戏,可能是打斗游戏玩多是所以我喜欢做打斗场面。对了对于这部作品的音效我很满意,这还要感谢张晓龙,他就是一个天才,不如如果我做一个音效的话音轨顶多就四条。但他做的可以细到四十层。音效真的给我们的作品增色不少。
     还有崔奥卓同学的手工非常的细,再加上她做的特效也非常精致,全片的百分之九十的特效都是由她来完成的。包括烟雾,火光,云彩,动态合成。
     主题曲是我自己创作的,因为音乐必须是要原创的,其中有一段古典音乐是德沃夏克的音乐(2),因为很老了所以用起来没有版权的问题。这也是大家在创作中应该注意的,保证所使用的音乐不要有任何的版权问题。




(1) PU是Polyurethane的缩写,中文名为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只需要简单修改配方,便可获得不同的密度、弹性、刚性等物理性能。在定格动画中常作为人偶肌肉填充物。
(2)德沃夏克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http://baike.baidu.com/view/5009.htm
PS:《风中之塔》完成后现已获得美院三大奖学金:“曾竹韶奖学金”、“罗中立奖学金”“林风眠奖学金”另影片中的主场景大铁皮屋被山西省中国当代博物馆收藏。翁劼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留校在动画系任教。
     另作者说因为有和约在先所以暂时不方便把高清正片上传,还请大家谅解,等和约到期一定上传。点下面的按钮可以看下高清版预告和花絮。
申明 : 本文配图由翁劼提供,版权归其所有,未经作者同意请勿商用!转载请注明来源 《定格动画杂志》











-----------------------
《定格动画杂志》
○ 微信:stopmotioncn
○ 微博:@定格动画杂志
○ E-Mail:stopmotionmagazine@163.com
○ 新浪Blog:http://blog.sina.com.cn/stopmotionmagazine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 Blogspot: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逐格动画《Enjoy play in 2012》总结 by 阿武


文:阿武
图:纳杂社


 Video: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LSKK19Task/



创意起源:
    片子拍摄于2011 年末,2012 年快到了,各种媒体都渲染着末日情怀,但是孩子们,我们不相信末日,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2012 我们要继续快乐的玩耍!
    每天看着可爱的孩子们,总想拍一部片子给他们,刚好有个玩具厂商要做一条形象片,愿意提供玩具给我们使用,所以我们决定用这些积木玩具做一条孩子喜欢看的片子。

制作过程- 前期:
    前期策划过程,为了营造一个真实的家庭环境,所以决定在一个真实的住宅单元里面拍摄。考虑到窗外阳光的不稳定性,决定用大功率闪光灯配合较快快门来拍摄,但是这样也给后期制作带来一定的麻烦。

故事梗概:
    温馨的家庭里面,主人已经外出,藏在角落的玩具小人趁机跑出来玩耍。他发现了藏在椅子下面的车,跑过去把它开出来,一招手,汽车的全部配件神奇的向汽车靠拢并组合成完整的工程车。小人开着工程车把其他角落的火车玩具套装和轨道车套装拖出来,并得意的指挥其零部件组装成一个火车轨道和一个汽车轨道,小人开心的看着火车和轨道车快乐的在轨道上欢快的开着。房间里的其他角落里的玩具积木坐不住了,纷纷涌出来想要加入。各角落积木跑出来汇成洪流,洪流经过,把轨道和小人都卷走了。洪流来到广阔的地方,神奇的形成了一个多维轨道都市,但是还有很多多余积木留在地面上。小人叫上更多的帮手和工程车帮忙清理地面,并叫上更多的人来帮忙加油助威,在大家的努力下,整个都市变得整齐美观……

制作过程- 中期
    在正式拍摄过程中,因为小人的关节比较少,而且有些有点松,所以在固定和摆动作方面都遇到一些困难。由于场景里面动的元素比较多,所以每拍一帧都要检查该动的东西有没有动,该停的东西有没有停,需要细心和科学的工作流程。最难拍的地方是洪流部分,为了营造真实的滚动效果,在拍摄的过程中比较繁琐,既要保持积木运动的趋势,又要将其向前翻动,所以拍摄难度较大,所耗时间非常多。
    灯光处理方面,这次拍摄处理得比较细,虽然拍摄场地的白墙在构图会造成单调的困扰,但是在灯光布置时候却又能提供一个大型反光板的作用。本次拍摄使用1200 瓦的闪光灯,柔光框,黑旗,反光板若干,每个镜头都经过精细的布光。




(图1)

    例如小人按遥控的那个镜头(图1),首先在小人左侧竖一块反光板,在右侧一个灯打到该板上,光通过反光板柔和的放射到小人和遥控上作为主光,然后在该大反光板的旁边在竖一个小的白板,挡掉多余的光线,然后在小人的右侧,竖一块较小的反光板,在其上方再固定一个较大的反光板,为暗部提供一些细节,并在遥控器上形成舒服的反射。一个灯放在小人后方较高处,透过柔光框打在小人和遥控上,用逆光为小人和遥控勾勒边缘,使其与背景分离,立体感更强。最后一个灯打到天花板,为整个场景提供一个基础的照度。



(图2)

    又如玩具都市形成的镜头(图2),首先在场景的左后方较高位置设置一盏灯,透过柔光框打中积木,作为主光。下面给一块较大反光板既可挡掉上面灯光多余的余光,又可给玩具柱子提供一个柔和的反射面。右边一盏灯打向白墙,光线反射到纱帘上,让纱帘稍稍过曝,营造一种阳光从室外照入的感觉,同时此灯也给场景暗部补光。前景左边放置一个黑旗,压暗前景。最后同样一盏灯放置在左边机位前方打向天花板,为整个场景提供基础的照明。
    类似的布光过程还有很多,虽然布光耗费时间较多,但是从成片的效果看,所花费的时间是值得的。拍摄过程中,导演的两个小孩过来探班,看到满地的玩具,开心的帮忙组装玩具场景。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容,更坚定了我们把片子拍好的决心。


制作过程- 后期:
   由于闪光灯每次输出的曝光度不可能100% 一样,所以使同个镜头每帧之间有一定的亮度差,连续播放会造成闪烁感,所以后期制作过程对这种闪烁感的修正花费了一些时间。为了达到全高清输出,所以在瑕疵的修整方面也做得比较精细。
    修片完成后进入剪辑后调色阶段,因为是产品动画,色调调整以还原产品色调为主。剪辑采用逐帧剪辑,为了整体节奏,手动加入很多静帧进去。
    音乐音效方面,邀请了电影级的音乐人参与制作,虽然工期较紧,但得益于其认真和专业,做出的音乐动感十足,节奏跟画面纹丝合缝,音效细腻逼真,营造了逼真的氛围,使整片的感觉得到一个质的提升。


总结:
  定格动画的制作过程是充满挑战的繁琐过程,但是当在看到成片后,特别是在看到孩子们在看片过程绽放的笑容的时候,之前在拍摄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困难与煎熬早已抛诸脑后,由心中升起的成就感和喜悦都是无以言表的,希望下次有机会,为孩子们制作出更多让他们快乐的动画片。




-----------------------
《定格动画杂志》
○ 微信:stopmotioncn
○ 微博:@定格动画杂志
○ E-Mail:stopmotionmagazine@163.com
○ 新浪Blog:http://blog.sina.com.cn/stopmotionmagazine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 Blogspot: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小议Jiri Trnka 偶动画艺术对靳夕木偶片创作的影响 by曹迪


曹迪 (中北大学 体育与艺术学院,山西 太原030051)
摘要:靳夕是我国著名的木偶片导演,他为探索偶动画的艺术特性和中国木偶片的民族风格做出了巨大贡献。分析靳夕偶动画艺术的成因,Jiri Trnka 对其木偶片创作的影响不容忽视。



    靳夕(1919 年——1997 年)是我国第一代木偶片导演,他为我国上世纪50-80 年代的木偶片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靳夕先后编导了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3 年)和第一部木偶与真人合成拍摄的影片《小梅的梦》(1954 年);他编导的木偶片《神笔》(1955 年),被认为是建立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开山之作,并在国际电影节上五次获奖,使中国动画跨进了国际水平的行列;他导演的影片《孔雀公主》(1963 年)是中国第一部彩色木偶长片;我们耳熟能详的木偶系列片《阿凡提的故事》其第一集《种金子》也是靳夕导演的(与刘蕙仪合导)。在靳夕作品中展现出的成熟的艺术表现技巧,夸张的木偶动作语言和鲜明的民族风格,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探寻靳夕偶动画艺术的成因,我们不难发现捷克偶动画大师Jiri Trnka 对其影响颇深。
    Jiri Trnka 是捷克偶动画的开山巨擎、享誉世界的偶动画大师,其作品《皇帝的夜莺》、《好兵帅克》、《仲夏夜之梦》等以表现细腻、充满民族风情而著称。靳夕于1954 年7 月参加以田方为团长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出席捷克卡罗维·发利第八届国际电影节时,有幸亲自拜访了偶动画大师Jiri Trnka,并考察了其工作室(Studio Jiriho Trnky)。1959年3 月北京举行了“捷克斯洛伐克木偶电影艺术展览会(耶齐·透恩卡作品)”,在中山公园水榭展出了Jiri Trnka 25 部木偶片的木偶实物和影像图片,并设有一间小放映室,轮映捷克的木偶片。靳夕特为此撰文《透恩卡的木偶艺术》,文中靳夕写道“透恩卡(Jiri Trnka)是一位杰出的捷克木偶电影大师,他在造型设计、编剧、导演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的许多影片我都看过,而且不止一次地看过,但是每看一次都给我一种新鲜的感觉。它们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使你看过一遍之后,不仅可以有着无穷的回味,并且即使再三地看它们,每一次都会从里面得到新的满足。你会发现那是些永远挖掘不完的形象宝库,它们把人的精神面貌用一种独特的手法活生生地展示出来了。”[1] 靳夕正是这样一遍又一遍地观摩学习Jiri Trnka 的作品,并把其优点应用于木偶片创作中的。



一、性格鲜明的木偶造型


    Jiri Trnka 偶动画作品的成功首先是造型的成功。从当时的制作水平来讲,木偶演员不可能像真人表演那样具有丰富细腻的表情,其面部表情是单一的或者说是有限的,因此木偶造型需要在单独的肖像中集中、鲜明地把人物性格表现出来,使木偶演员在尚未拍摄之前,依靠人物造型就能显现其性格、身份。Jiri Trnka 制作的木偶形象就是这样,即使完全静止也能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靳夕在分析Jiri Trnka作品木偶造型的同时,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如木偶片《孔雀公主》中的造型设计便十分成功:孔雀公主婻麻喏娜的面部造型圆润,细眉、长眼、樱桃口,形如工笔仕女图中模样,她身披薄纱,轻盈而飘渺,通过其面容、身形、衣着塑造出一个貌美、温柔的孔雀公主形象;而王子召树屯虽然眉目清秀,但剑眉中透出一股英气,表情中满含坚定,再为其配以金色盔甲和红色斗篷,更显出他刚毅的一面;国王臃肿的脸型加上下垂的眼皮,以及肥胖到几乎不能移动的身体,一看便是养尊处优之辈,从外在勾勒出其易被人利用的软弱性格;宰相麻哈仙那是故事中策划阴谋的小人,其面部棱角突出、沟壑分明,一双眼睛透出邪恶和凶悍,将其奸诈险恶的用心表露无遗,此外还有宰相的爪牙巫师摩古拉和宰相之女麻女等角色,此处不一一列举。细观《孔雀公主》中出场的主角与配角,造型均无一雷同且个性分明,使得整部影片虽然场面庞大、人物众多,但却给人有条不紊的印象。


二、表现夸张的木偶动作


     Jiri Trnka 偶动画作品的成功还在于其夸张的动作表现。木偶动作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木偶的材料、结构决定了木偶不可能像真人般活动自如,也不能做过于复杂的动作,但却适于形体与动作上的虚拟和夸张。靳夕评价Jiri Trnka 在设计木偶动作方面是杰出的能手,并在多篇文章中都引用、分析了其作品《好兵帅克》中的实例:帅克异常夸张的正步走动作,听到少将训话“滚”出门去的动作,以及在火车车厢门外对中尉喋喋不休发表议论的动作等等。这些融入了孩童天性的木偶表演,让人觉得帅克具有天真无邪、调皮捣蛋的性格,是个十分可爱的人物。正是这些夸张的动作,真实地表达了人物性格,而突出强调性格动作,使Jiri Trnka 作品中的木偶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

     靳夕在其作品的木偶动作设计方面也是不断努力的。如木偶片《西瓜炮》中描写小刀会孩儿兵为侦查敌人炮台兵力部署和火力配备,而给运炮清兵送西瓜一段,对清兵动作的表现可谓夸张至极:昏庸的清朝官员指挥其爪牙查验西瓜,只见这个大胡子的清兵对着西瓜筐一通乱闻,其走狗的实质表露无遗;清兵们口渴难耐,面对西瓜一哄而上,这时当官的大吼一声,扑向西瓜的清兵们瞬间定格在空中,待官大人喊完话才扑通一声落下,这个动作把清兵们贪婪又胆小的本性表现出来;随后一场混乱的西瓜争夺战打响了,清兵们趴在地下,似恶狗争食般你抢我夺,导演把其行为夸张到像低级动物一样,极尽讽刺之能事。《西瓜炮》中夸张的动作不但带来了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更集中体现了人物性格和人物本质,塑造出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



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

       Jiri Trnka 的偶动画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享誉世界。在文章《透恩卡的木偶艺术》中靳夕评价,Jiri Trnka“忠实地继承了捷克民族艺术的传统风格,他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艺术夸张的幅度和手法都是捷克传统的” [2],这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的木偶片虽然经历过早期对国外作品的模仿阶段,但随着中国偶动画技术、艺术的发展和对国外偶动画研究的深入,中国木偶片创作很快回到了探寻民族风格的道路上来。尤其在靳夕的作品中,从其最初创作《小小英雄》时对木偶造型、服装以及布景民族化的不成功尝试;到《神笔》创作时,把在江浙一带搜集的古代建筑样式、民间图案、人物衣饰、道具等形象资料融入影片,使该片初显民族风格;再到创作《孔雀公主》时,靳夕已能运用民族化的人物造型,加上傣族民间服饰和西双版纳风景的衬托,融合傣族音乐、舞蹈表演,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自如地抒发出民族情感,这标志着靳夕在探索中国民族风格的道路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最后,在影片《种金子》中,靳夕在熟练把握中国偶动画民族风格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了自身特色,展现出个性化的影片风格,且使表演深入人心、自成一家,成为中国偶动画民族风格探索的一个高峰。当然,靳夕对中国偶动画民族风格孜孜不倦的探索,不但受到Jiri Trnka 偶动画艺术的影响,还源于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分析靳夕偶动画艺术的成因,使我们得以更深层地了解其作品,进而对我们研究靳夕的偶动画艺术,认识中国老一辈偶动画艺术家,继承其艺术精神,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2]. 靳夕, 透恩卡的木偶艺术《美术》1959,5 p41-42
[3]. 靳夕, 谈木偶片的特性《中国电影》1957,5 p32-36
[4]. 靳夕, 充分发挥美术电影的艺术特性《人民电影》1978,5 p4-7
[5]. 靳夕, 美术片的艺术虚构《电影艺术》1962,4 p16-27



靳夕(1919.10-1997.6) 现代画家,美术电影编剧、导演。曾用名靳涤萍,天津市人,1936年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上在山西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宣传干事、七月剧社指导员、抗敌剧社美术创作员,以及晋察冀《动员报》、《部队生活报》、《晋察冀日报》的美术编辑,绘制了大量宣传画、石印画、 连环画、 油画、水粉画、木刻、展览画片、漫画。1947年起任华北区创办的《战友》半月刊副主编。



作者简介:
曹迪 山西太原人,中北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艺术系讲师,硕士。




-----------------------
《定格动画杂志》
○ 微信:stopmotioncn
○ 微博:@定格动画杂志
○ E-Mail:stopmotionmagazine@163.com
○ 新浪Blog:http://blog.sina.com.cn/stopmotionmagazine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 Blogspot: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2013年9月26日星期四

中国大陆早期(1955-1990)定格动画人偶 欣赏


     在中国大陆主要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制作动画,它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也是中国历史最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木偶、剪纸、折纸)基地,厂址上海。建有动画 、剪纸、行政工作楼和木偶摄影棚,是中国摄制美术片的主要基地。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卡通股,1949年成立美术片组,次年迁到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但现如今已没落,已搬离原所在办公场所。过去在中国大陆没有“定格动画”说法,把木偶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等等统一称之为“美术片”。
     这些角色便是当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的木偶动画部分人偶角色。

 Video:  http://www.youtube.com/user/sudonghai87












-----------------------
《定格动画杂志》
○ 微信:stopmotioncn
○ 微博:@定格动画杂志
○ E-Mail:stopmotionmagazine@163.com
○ 新浪Blog:http://blog.sina.com.cn/stopmotionmagazine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 Blogspot: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定格动画人偶课课堂小记 by 彭雯


    本次课程是中国美院第一次在模型课的大板块上开设了定格人偶课程,以往都是做泥塑,而此次由翁颉老师带领自班学生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内做出了属于每个同学独一无二的定格人偶。
   时间:二周 材料:美国土、铝铜丝、发泡胶、布料、皮料、针线等
   任课老师:翁劼





















 -----------------------
《定格动画杂志》
○ 微信:stopmotioncn
○ 微博:@定格动画杂志
○ E-Mail:stopmotionmagazine@163.com
○ 新浪Blog:http://blog.sina.com.cn/stopmotionmagazine
○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
○ Blogspot:http://www.facebook.com/StopMotionAnimationcn